红色的生命与自由

《红高粱》是张艺谋导演根据作家莫言所著的乡土题材小说《红高粱》、《高粱酒》所改编导演的一部影片。影片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了“我奶奶”九儿与“我爷爷”余占鳌以及十八里坡的人们对命运的反抗与斗争的故事。观众通过本片深刻感受到了一个被鲜艳的血红色洗刷过的年代,和红色的生命中所彰显出的自由精神。导演借此片表达了对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自由精神与生命气度的独特感受和热烈礼赞。 张艺谋导演在其早期的电影中,基本上都是以表现女性形象为主,而无论是《菊豆》中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颂莲,《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还是本片中的九儿,从她们身上观众总能看到一种共同的性情:倔强、对幸福的热烈追求和对男权社会的大胆抗争。九儿对命运的反抗精神异于常人:她勇于俯视她那迂腐、贪婪的父亲,并与之斗嘴、决裂;手中紧握着剪刀,绝不让李大头沾身。九儿与余占鳌在那片绿油油的高梁地里大胆地进行“野合”,灿烂的阳光为他们披上一层金色的外衣,他们舒展、坦荡地活着、爱着,上演了一场生命与爱情的不朽传奇。在最后一次祭酒神仪式中,周围燃烧着的火焰放出暗红色的光芒,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为证生命的自由而反抗残暴的复仇气息。另外,导演还巧妙地运用固定镜头将九儿框在窄小的门框内,更是为了表面九儿在旧秩序下对自己封闭的命运的不甘与反抗,进一步成功塑造了九儿不屈于命运与成规礼仪的人物形象 升华了本片“生命与自由”这一主题。 在中国的电影导演中,对于色彩的运用表达最好的应首推张艺谋。张艺谋在他的众多影片中都进行了十分出色的色彩运用——《英雄》中五彩斑斓的色彩碰撞、《影》中具有中国水墨画风格的灰白画面。而在本片中,导演以一场红色风暴夺得观众的眼球。红色的大量运用为本片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视觉风格。影片所释放出的野性、自由、激情以及喜悦都包含在这红色之中。尤其在结尾处,当九儿和众多兄弟皆牺牲之后,日光瞬间被黑暗笼罩,整个画面沉浸在密不透风的暗红色之中,凸显出了这一刻的惨烈与悲壮。影片中导演运用的大量仰拍与逆光相结合,不断展现人物的高大雄伟。唢呐生为本片的点睛之笔,凄惨悲凉的牵魂小调增加了整部影片的节奏感和情节的渲染力。导演以一个长镜头结合全景的方式收尾,将那随风飘动的红高粱与正中央猩红色的太阳深深刻入了观众脑海中,使观众永远记得在十八里坡这片奇伟的土地上,人们鲜活的生命气息及那不甘于命运的自由精神,深化了影片的主题。 影片中的牛头与被活剥的人,是人被物化的象征。人类终究属于动物,导演通过本片将人类内心深处的那份野性在观众面前一展无遗。而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自由精神的红高粱,代表的是正是那个遥远的年代,我们祖辈一代人身上所富有的激情与活力。影片中“颠轿”这一情节占用了大量的篇幅。众多雄壮魁梧的赤身大汉高声唱喊着民歌,一上一下的用力颠着坐轿中美丽动人的新娘,观众从中可感受到不断迸发出的野性与鲜活的生命力。而在“野合”这一更富代表性的一幕中,余占鳌用健壮的腿“噼噼啪啪”把红高粱踩到一大片,铺成了一个圆形的“祭坛”,九儿热泪盈眶仰面躺在上面,摆成一个醒目的“大”字,而余占鳌则双膝跪地,向她朝圣、跪拜与求乞。随后两人在高粱绿海红云里耕云播雨,尽享生命的欢悦。这是一个神圣的性爱仪式场面,导演借此传达了原始与健全、野性与灵性、圣洁与蓬勃的生命强力与生命意识。 当炽热如火的烈日再一次炙烤着山东高密那片贫瘠的土地时,人们会回想起十八里坡那群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酿酒工人,以及那片永远散发出红色光明、带给无数人激进向上的生命气度与敢于抗争的自由精神的红高粱。

© 本文版权归作者 Za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影视
网友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